信息中心
春到人間草木知
“茶”
即“人間草木”
“草”在上
“人”居中
“木”在下
人在草木間
汲取天地精華
是為天人合一的境界
《說文解字》云
“茶”同“荼”
苦荼也
從艸,余聲
陸羽《茶經(jīng)》說
“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
古人喝茶與現(xiàn)在大為不同
唐朝人不“飲茶”
而是“吃茶”
將調(diào)料和細(xì)茶末調(diào)和成醬
再配合其他食物食用
后來
隨著人們逐漸
重視茶葉本身的色香味
“飲茶” 才興盛起來
中國有傳說
“神農(nóng)嘗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
唐代醫(yī)學(xué)家陳藏器
在《本草拾遺》中寫道
“茶為萬病之藥”
神農(nóng)以茶解毒
茶又能治愈眾多病癥
可見茶的藥用價值非同一般
唐代詩人顧況在《茶賦》中寫道
“滋飯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膩
發(fā)當(dāng)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
讓飯菜更有滋味
解肉食的膻腥油膩
解炎夏身體的燥熱
解通宵達(dá)旦的困倦
說的正是茶的眾多益處
中國是茶文化發(fā)祥地
茶深深融入中國人的生活
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草木有氣脈
茶有靈魂
一顆淡泊名利的心
才能體會禪茶一味
品茶悟道
“茶”
還有“茶壽”一說
是108歲的雅稱
草字頭即雙“十”
相加即“二十”
“人”分開為“八”
“木”即“十”和“八”
連在一起構(gòu)成“八十八”
再加上字頭的“二十”
共“一百零八”
88歲“米壽”時
馮友蘭寫賀壽聯(lián)送金岳霖: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學(xué)者吳師敬在岳母88歲大壽時
作賀壽聯(lián):
今朝賀米,指日恭茶
茶為國飲
但在不同國家
茶又有著不同的意味
英國人喜食下午茶并配以糕點(diǎn)
日本茶道更講究敬畏之心
中國茶道則以和、靜、怡、真為“四諦”